
近日沙塵暴來襲,加上陽明山小油坑山區火燒山持續悶燒,濃煙與懸浮粒子夾帶北風一路南下,全台空氣品質急遽惡化。根據環保署監測資料顯示,多地已亮起紅、橘、紫等等級警示燈號,顯示空氣中充斥大量PM2.5、PM10、臭氧(O₃)及細懸浮碳粒子。
專家警告,這一波空污事件為「雙重夾擊」,不僅讓能見度降低,影響最直接的便是人體的呼吸系統與免疫機能。長期暴露在此等空氣下,不僅氣管與肺部易受刺激,還可能影響心臟血管健康,甚至影響全身器官功能。
不只是咳嗽流鼻水 空污引發症狀全面擴大
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與有害氣體會對人體造成多重影響,不同族群出現的症狀也有所差異:
-
一般民眾:常見症狀包括喉嚨乾癢、連續打噴嚏、眼睛紅腫刺痛、咳嗽帶痰、胸悶與全身疲倦。
-
呼吸道患者:氣喘與COPD(慢性阻塞性肺病)患者症狀易惡化,可能出現呼吸急促、需吸氧,甚至送醫。
-
心血管疾病患者:恐出現心悸、胸口不適、血壓波動等,增加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。
-
嬰幼兒與長者:免疫力較弱,易伴隨發燒、支氣管炎、肺炎等問題。
-
孕婦:研究顯示長時間暴露空污微粒,可能影響胎兒發育,增加早產機率。
哪些族群需特別注意?
環保與醫界指出,下列族群為高風險族群,應特別警覺:
-
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慢性咳嗽、COPD等患者
-
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
-
正在接受癌症治療、洗腎或免疫抑制療程者
-
幼兒、年長者、懷孕婦女等體質較弱族群
-
外送員、警消、清潔隊、建築工人等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者
一旦吸入污染物,這些族群症狀容易加劇,需嚴加防範。
日常防護7要點 守住呼吸道健康
空氣品質惡化時,建議民眾採取下列防護措施,保護自身與家人健康:
-
外出務必配戴口罩(建議使用N95等級)
-
避免於清晨與傍晚外出,因懸浮微粒濃度較高
-
室內緊閉門窗並開啟空氣清淨機,定期更換濾網
-
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濕潤,可用生理食鹽水清洗鼻腔
-
回家立即洗臉洗手、更換衣物,避免空污附著
-
有慢性病者應按時服藥,隨身攜帶急救藥物
-
關注AQI與PM2.5濃度,紅害以上應減少外出
穴位按摩也能舒緩不適 3大穴位助清鼻通氣
面對空污引發的鼻塞、喉癢、頭悶等症狀,中醫建議可透過按摩特定穴位來緩解不適:
-
素髎穴(鼻尖):按揉可醒神通鼻氣,改善鼻塞與昏沉感。
-
鼻通穴(鼻樑兩側凹陷處):可疏風通竅,減輕鼻塞與鼻炎不適。
-
曲差穴(前額髮際上1寸):有助舒緩頭悶、額壓與鼻竅閉塞。
建議每日早晚各一次,按摩30秒至1分鐘,力道輕柔,亦可搭配尤加利、薄荷等精油使用,但氣喘或皮膚敏感者應避免精油刺激。
留在室內喘一口乾淨氣 全民防護刻不容緩
醫師提醒,空氣污染絕非單純的呼吸道不適,而是一種無聲無形的「慢性毒素」,會影響肺、心血管、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。尤其這波沙塵暴與火燒山同時發生,危害程度更甚以往。
在這幾天空氣品質惡化期間,務必提升防護力,也提醒身邊長輩與孩童落實居家防護,減少外出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,讓每一次呼吸都更安心。
文/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林舜穀中醫師授權